找到相关内容104篇,用时60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坛经》对个人修养的启示

    以出世心做入世事。  三、修善改过  六祖曾说:“世人若修道,一切尽不妨,常自见己过,与道即相当。……若修道,不见世间过。若见他人非,自非却是左。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过。但自却非心,打除烦恼破。”...《坛经》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 胡孝忠(山东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博士生) 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与家庭、社会紧密联系,《孟子.离娄上》云:“有恒言,皆曰‘天下国家。’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763795.html
  • 六祖惠能的和谐思想

    自有道,各不相妨恼;  离道别觅道,终身不见道;  波波度一生,到头还自懊。  欲得见道,行正即是道:  自若无道心,暗行不见道。  若修道,不见世间过;  若见他人非,自非却是左。  他非我不...主张无怨无亲,无善无恶,心无分别,因此也无所谓报与不报。  心量广大,虚怀若谷,容人所不能容,忍所不能忍,如此就会化敌为友,消除矛盾,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。  二、修道常自见己过,行正不论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5065473.html
  • 刘承符:学佛随笔

    但自审查自己有无过失,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。”这与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“若修道,不见世间过。”其意义无二无别。又与印光大师开示:“只管自家,不管人家,只看好样子,下看坏样子,看一切都是菩萨,唯我一...,须修般若行,持诵金刚般若经,即得见性。当知此经功  德无量无边。  诠释文: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。此经功德无量无边。原为  最上乘大根人说。然后误解者不少,甚矣读经之难也。世人  从不肯自承是最...

    刘承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974462.html
  • 吃亏是福

    典籍里面给我们的指导。儒与佛讲到修学,根本上完全相同,完全教人从自己本身做起。《坛经》里面讲:“若修道,不见世间过。”只见自己过,不见世间过,那是真正修道。换句话说,只见别人过,不见自己过,他...个人就是将来的圣人,这个就是将来的救世主。他能够明白这个道理,他知道这是真正的利益,他能够放弃自私自利,别人不尊敬他,他能尊敬别人,别人不肯帮助他,他能帮助别人,甚至于去帮助陷害他的人,的学菩萨,...

    净空老法师讲述

    |吃亏|安忍|忍辱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22432396441.html
  • 慈悲带来丰足自在

    处世能力的“自我”会渐渐丧失创造力,而无法发展服务、给予和爱人的能力。佛陀有鉴于此,才定下“戒妄语”的戒律,因为只有戒除这种防卫心理机制,才能使自己真正地清醒与活泼。《坛经》上说:   若修道,...、事、时、地的差异,给予不同的回应,那才是爱,才是慈悲。   (四)了解与智慧   再次,如果我们不了解别人,就不能尊敬别人,也不能正确地关怀别人,并对他负起责任。了解一件事情或一个人, ...

    郑石岩

    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548334288.html
  • 略述天台智者大师所建立的教团制度

    修道,应予迁单。   “三衣六物[9],道具具足”,当指个人修行办道的基本物资。佛制比丘必须遵守一定的戒律,护持三衣一钵,离诸世俗烦恼,精进修道,以期证得涅槃。天台大师在说到修行止观前25种方便的...?若上来九制听忏者,屡忏无惭愧心不能自新,此是吐药之,宜令出众。若能改革,后亦听还。若犯诸制,捍不肯忏,此是非方之人,不从众网,则不同止。   这十条规约对僧团制度的规定可说简明扼要,主要包括以下...

    心 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044105.html
  • 慈悲带来丰足自在

    “戒妄语”的戒律,因为只有戒除这种防卫心理机制,才能使自己真正地清醒与活泼。《坛经》上说:若修道,不见世间过,若见他人非,自非却是左;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过,但自却非心,打除烦恼破。  当一个人能...遭遇都不相同,爱不是一个模子去行善布施,而是因、事、时、地的差异,给予不同的回应,那才是爱,才是慈悲。(四)了解与智慧  再次,如果我们不了解别人,就不能尊敬别人,也不能正确地关怀别人,并对他负起...

    郑石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547831.html
  • 论时间二维作为佛道宗教生存论的基本存在原理

    即相当;若修道,不见世间过”。这难道容易不根本?事实上很难又至为根本!所谓凡,在意向与时向的生命表达上恰与之相反,常常是“只见世间过,不知自己错”。一如《福音书》指出的:“你们只看见兄弟眼中的小刺...之一生是有限的时间,可是一般人都不明白这无常转变的道理,终日拼着命来营求生活,这真是最大的悲哀!见到别人的老病死也知道可怖,但不了知自己生命的短暂而惊惧。呵! ”〔2〕  释迦佛陀立地出家这一行为...

    高从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2652023.html
  • 和谐社会从心开始——由《心经》总持分学解

    境观心,眼自看,看自己,不是看人,看自己则知自己的过失,能够反醒,把自己的过失洗得乾乾净净,所以六祖云:「若修道,常自见已过。」为什麽我们不能常自见已过?皆因我们的眼不是自看,而是看人,看人又如何见到...清净海众的清净心而造。惟是很多还末认识此心,迷了此心,受苦无量,生死轮回无了期,惟有诸佛菩萨明了此心,圆满明白此心时名之为佛。如何修?就是明心!  我们要认识清楚这个是什麽心,这是菩提心、涅槃心、真如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1665502.html
  • 西夏文《六祖坛经》残页译释

    常“现在”(见自?)已  过,与道即相当。  色类自有道,离道别觅道,觅道不见道,到头还  自‘陆。  若欲“贪觅”(见?)道,行正即有道,自若无正  心,暗行不见道。  若修道,不见世间愚,...2)  西夏文本:  菩提本自净,迷心是虚妄,净性在妄中,但正  除三障。  世界若修道,一切皆不害,常见自过者则与道  相合。  色类自有道,离道别觅道,有道不见道,口到由  自,陆。  如若觅道...

    史金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1966666.html